“诸君,不知可否在明治政府军里面取消官兵分离制度。”
几乎所有的军部大佬仿佛挨了一鞭子,登时就有了活力。
“这绝对不行!”
山县有朋立刻反驳道。
北海道那边全面学习中国的制度,除了财政制度之外还有军事制度。
中国部队是官兵一体,士兵表现优秀的话,在战争期间可以通过遴选机制成为军官。
在和平时期,士兵们考军校比非军人直接考军校更有优势。
在日本就不是这样,日本的士族体系创造出武士阶层,这种森严的体系在军事体系里面表现的格外突出。
普通人进了军队之后只能在三等兵、二等兵、一等兵之间慢慢混。
陆军学校里面则是只能当士官,下士、中士、上士。
只有军校毕业的才能成为尉官等军官阶层。
“如果只是因为不能当军官就不肯为国效力,这等人即便当了军官也不会真心为国效力!”
“我们又没堵塞考军官的途径,若是自己不肯好好读书,怎么能保证他们当好军官!”
“那些当兵的人中间不少都被北海道的谣言迷惑的不轻。
这等人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们当上军官!”
反对取消官兵分别的意见纷纷被提出,众位大佬目标直指东乡平八郎,仿佛东乡平八郎和北海道军一样是明治军的最大敌人般。
“东乡次长,你们海军招收人员的时候好像根本不管出身,只要能考进海军学校就可以参加海军。
你不会是海军当久了,觉得陆军征兵也是必须经过初级考试吧?”
还有大佬用酸溜溜的语气说道。
东乡平八郎微微低下头,他的年纪和资历根本无法与这帮大佬相比,能参加军部的高层会议完全是因为东乡平八郎的战功。
若不是东乡平八郎在明治海军遭到巨大损失的时候挺身而出,用残余的军舰拼死周旋,明治政府大概已经覆灭了。
所以东乡才获得了海军部次长的职位,同时兼任明治海军司令。
提出作战计划的时候,东乡还能以自己的职位来与大佬们比较对等的交流。
在这种决定明治军部军制的大事上,东乡根本就没发言权。
听着大佬们的猛烈抨击,东乡除了低头之外实在是找不到其他做法。
头可以低,东乡的心里面并不服气。
北海道军的前身是腐朽堕落的德川幕府,那帮人二十年前逃到荒凉的北海道时,兵不过万,大小军官不过千。
即便有中国人的支持,占日本总人口不足千分之一的小势力覆灭仅仅是旦夕之间。
远比明治政府更按资排辈更讲人身依附关系的幕府残余们穷则思变,组建起虾夷共和国的时候就打破了所有的日本传统,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制度。
二十年后,明治政府与北海道政府根本性的不同就在“出身是否决定命运”
这一点上。
也许是这种近乎发泄性质的群起攻之让山县有朋都觉得不合适,随着山县有朋的一声冷哼,那些深韵日本传统的大佬们都暂时停止了对东乡平八郎的抨击。
“春天已经到了,我军是否先发动攻击?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